
〈 開發故事 〉
他的母親是 竹錦,父親是 一見鍾情。
是美味與強韌的結晶。
竹結米的開發歷時十年以上。主要的挑戰課題,是克服竹錦米種的栽培弱點,例如不耐寒、容易倒伏、難以結稻穗,同時還需保留倍受專業廚師青睞的風味特徵。最後透過與擁有優良栽培特性的米種「一見鍾情」雜交,進而培育出該品種。培育出的「竹結」米不負培育專家的期望,成為竹錦直系後代的最高品質米種,繼承竹錦米種的極致口感特色和一見鍾情米種的優良栽培特性。

〈 品管 〉
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環境,確保安全安心的品管制度。
所有在宮城縣大崎市生產和銷售的竹結稻米,都生長在藉由土地上的多種生物自然營造出的高肥力水田中。並認證根據「環境保護稻米標準」生產,這套生產標準的化學殺蟲劑和肥料的使用量在傳統量的一半以下。種植於大崎市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,安全可靠的美味米種。農家們格外重視稻田的土壤整理,在不追肥的情況下審慎種植,重質不重量,強調良好的食用品質。
「竹結」稻米認證標準
稻米品種名為東北194,如果要冠上「竹結」品牌,還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。對農家持續培訓,嚴格遵守三項最高品質標準,藉此向生產永續可信、有益於永續經營的稻米生產之目標前進。
- 1.環境考量標準
- 為了減輕環境負擔,農藥和施肥量將減少到宮城縣規定之常規種植標準的一半以下。
- 2.口味考量標準
- 為了確保品嚐到最優質的清淡的竹系列口味,糙米中的蛋白質含量不應超過6.5%。
- 3.生物多樣性考量標準
- 為了保護生物環境,農家會依照世界農業遺產制度品牌認證標準規定,執行動物監測。
〈 關於設計 〉
大崎耕土與
稻作文化的形塑
兩顆米粒狀的圓圈象徵「循環」。其中一個圓圈代表大崎人一直小心保護的光線、土壤、水、空氣和生命的「自然循環」。另一個則代表大崎人勞心勞力,持續治水、整地、耕作和品種改良的「智慧循環」。從很久很久以前,大崎耕土就有「藉助自然力量栽種稻米」的風氣,傳承至今。「竹結」米種確實是來自「自然循環」和「人類的智慧循環」兩個循環的祝福。稻穗象徵「豐收」,藉此表達東北人民對大自然的原始觀念,不曾忘記對農作物豐收的感恩和對大自然的敬畏。